尊敬的先辈:
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……”艾青先生的诗句穿透历史的烟霭,直击人心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回首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,心中依然充满敬畏与感怀。先辈们无私奉献、英勇抗战的精神,凝聚成民族精神的生动注脚,引领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,探寻民族魂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。
1937年7月7日,卢沟桥的枪声划破了华夏大地的宁静,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土地,生灵涂炭。
然而,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,涌现无数英雄,他们抛头颅、洒热血,用生命诠释着对祖国的忠诚,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。这份炽热的爱国情怀,是民族魂的核心,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。
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,将生死置之度外:杨靖宇将军白山黑水间的孤身绝唱,左权将军十字岭上的血色家书,佟麟阁将军南苑阵地的最后一跃,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勇士以热血和生命诠释了视死如归、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。他们用生命守护着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自由,这种大无畏精神,至今仍激荡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。
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当最后一颗炮弹在黎明前炸开血色残云,时间的长河终于卷走了漫天硝烟。1945年8月15日,东方地平线泛起鱼肚白,重庆的朝霞突然变得滚烫,街头巷尾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,像是被压抑了14年的春雷终于冲破冻土。
那位穿灰布长衫的父亲颤抖着手展开《大公报》,油墨香气混着汗碱味扑面而来,“日本投降矣”短短五个字如同出鞘利刃,割开了历史的创口。他怀里的孩童突然蹦跳起来,手中的纸灯笼撞碎了夜色,将“v”字形光斑投在泛黄的墙纸上,照相馆橱窗里,定格的瞬间永恒:泛黄的报纸,咧开的嘴角,还有那双紧紧攥住胜利消息的粗糙的手。
而今,时光已经走过80个春秋,那份记忆以另一种形式存留。我们铭记历史的残酷,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。正如古语所言:“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”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赋予我们的,不仅是记忆,更是责任。无论时光如何流转,我们都不能忘记先烈用鲜血铸就的民族丰碑,不能忘记抗战胜利的辉煌篇章。唯有铭记历史,才能在复兴之路上行稳致远。
八十载星霜荏苒,那些浸透血泪的往事,早已融入民族的血脉,成为不可磨灭的基因。当万家灯火温暖神州,当高铁呼啸纵横山河,请务必记住:眼前的繁华,是先辈们用血肉浇筑的不朽丰碑。
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,我们应该牢记历史,倍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。在这片被英雄洒下血与泪的土地上,继续发扬英雄的精神,承接他们未竟的事业,敢于担当、勇于奋斗,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。
血色黎明终破晓,山河无恙祭忠魂。山河虽无恙,吾辈当自强。让我们以史为鉴,将悲怆化为前行的铠甲,照亮复兴的征程。愿和平之花永远绽放在华夏的大地上,勿忘烽火照残阳,且看今朝少年郎!
此致敬礼!
刘 伊
2025年8月20日
(刘伊,市第二初级中学九(10)班学生,指导老师:白华云)